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据央视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超3/4的人晚于11点后入睡,近1/3的人熬到凌晨1点后才能入睡,“睡得晚”、“睡不着”、“睡不够”等一系列睡眠问题正困扰着许多人。
对于部分人来说,借助安眠药物才能睡个安稳觉,避免睁眼到天亮,但关于如何安全使用安眠药,很多人都不够了解。以下问题,或许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1.服用安眠药前后能饮茶或酒吗?
茶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会影响安眠药的疗效。安眠药本身对呼吸、心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与酒同服,将彼此增效,产生双重抑制作用,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呼吸变慢、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2.听说安眠药吃多了有副作用,自行减少药量或停药?
若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安眠药时,可导致嗜睡、头昏无力等症状,滥用或大剂量服用安眠药才有可能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但如果服用安眠药达不到用药剂量(简单来说就是药物在身体里发挥作用的药物剂量),将达不到效果,即出现吃了药也睡不着的现象;而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弹性失眠和各种不良反应,甚至比吃药前更严重。一般停药有两种方式,减少服药频率或减少服药剂量,需要根据医嘱进行调整。
3.服药后还是睡不着,能自行加量吗?
服用安眠药一定要遵循先从小剂量开始服用的用药原则。遵医嘱服用,切忌因为效果差而随意增加剂量。此外,如果症状的好转和巩固,可缓慢地逐渐减量,力求用最小的药量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
失眠多久才考虑吃安眠药呢?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
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睡眠和觉醒困难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更好的解释。
当你符合这些标准
或怀疑自己有失眠症时
要到医院请专业的临床医生
对你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并治疗
长期服用安眠药会成瘾吗?
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安眠药,一般不会成瘾。在医学上,药物成瘾性称为药物耐受性,药物耐受性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躯体耐受,指患者服用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剂量越来越大,不能自拔;另一类称为心理耐受,心理依赖,不吃药就睡不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安眠药的应用以4周为限,如果4周后仍失眠,建议换用另一种安眠药,以减少药物耐受性。
选择适合自己的安眠药,遵医嘱服药
l 入睡困难的患者,考虑选用起效快的药物。安眠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催眠和较弱的镇静作用,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的抑制作用,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而起效快的药品,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较短,起作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如唑吡坦、扎来普隆)
l 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应选用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替马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
l 失眠同时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应考虑抗抑郁药(如多虑平、米氮平、阿米替林)。
服药原则:短期单一药品使用, 连续用药不超过3-4周; 交替用药, 每种药使用不超过2周, 避免产生耐受性; 间断用药, 每周3-4次用药; 不要突然停药, 应逐渐停药。
l 按时服药,安眠药最好在睡觉前20-30分钟内服用。多数安眠药在服药后的1-1.5个小时内药效达到最佳。不可因夜间睡眠不足,白天服用催眠药,这样容易颠倒睡眠规律,打破昼夜生物节律,反而不利于睡眠障碍的恢复。
安眠药属于处方药,长期失眠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复诊,由医生开具处方购买药品;患者并不能在药店自行购买安眠药,对于有其他药物滥用史或精神疾病史等成瘾易感因素者应谨慎使用安眠药。
除了以药物进行治疗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其他助眠方式
但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褪黑素、精油等对助眠真的有效吗?
褪黑素确实对睡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失眠都能用褪黑素解决,褪黑素只适合因为褪黑素分泌不足而导致失眠的人群;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褪黑素并不能解决。同时,褪黑素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长期过量服用褪黑素,会导致机体自身褪黑素分泌紊乱。
精油助眠,是一种放松疗法,精油能够帮助调和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忧虑和担心等感觉,让人身放松身心,对改善睡眠有积极作用。
针灸、推拿理疗这些方法能不能治疗失眠?
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轻中度抑郁、原发性失眠有改善作用。推拿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其对失眠症患者有改善作用。
有很多朋友会问
怎么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失眠?
注意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
除了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精神调节、改善睡眠环境等非药物治疗,也是改善失眠状况的有效措施。还可以尝试音乐疗法、冥想疗法、瑜伽和放松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这些对放松身心,改善睡眠都有积极作用。此外,催眠疗法、矛盾意向法对改善失眠也有效。
正视失眠的根本原因
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身体因素 (自身基础疾病:关节炎、糖尿病、哮喘等)、精神因素(工作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和环境因素 (噪声、光线等 ),找出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失眠。
本文专家:
林斯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师,中山六院药学部微信公众号负责人,擅长安全用药科普,健康科普教育,全静脉营养和细胞毒性药物集中管理及配置。
参考资料:
1.《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
2.《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
3.《王延群.八招用好催眠药》,现代养生,2015
4.《镇静催眠药使用现状》,天津药学,2014
5.《安眠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国实用医药,2012
6.《关注催眠药成瘾》,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
7.《失眠症的治疗现状分析及思考》,环球中医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