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因此一般都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但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也在不断证实着这一趋势。当代年轻人饮食过于油腻,工作压力过大,长时间作息不规律,再加上没有时间运动身体,情绪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旦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会导致患者生活很难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普及心脑血管病的常识,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影响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个体差异按照不同的预防措施来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这4点,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1. 避免外源性刺激因素。外界的激发因素在预防冠心病的发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只要能及时避免这些不良刺激因素,既可有效地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如早晨的起床动作要缓慢、轻柔,刚起床不久应避免剧烈运动;应防止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晚上避免过度饮酒和饱食;减少过晚的夜生活等。
2. 合理膳食。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粗杂粮、馒头、干豆类、海带、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等,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通过大量摄取鱼油,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3. 有氧运动,持续规律。研究表明,从事一定的轻体力劳动和坚持有氧体育锻炼的人,冠心病发病率比长期坐着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人要低。适度的有氧运动对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重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循环也有很好的作用。
4. 定期体检。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长期进食荤腥者、工作压力大者, 都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去正规医院检查血生化、血压、血糖等指标。
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
早晨血压升高是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的重要因素,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和中风的节律峰一致,因此防治早上血压升高有重大意义。临床证实每日1-2次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不能有效抑制晨间血压高峰,而长效钙离子拮抗剂、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类能使患者维持降低24h血压,对控制晨间血压升高的有良好的效果,此类药物对改善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也具有疗效。
阿司匹林对心梗患者的心律无影响,但它能有效地降低心梗的发生率,可能与阿司匹林对早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有关。因此,以早上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更佳。临床实践证明,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降低非致死性再梗死、脑卒中致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硝酸甘油对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改变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尤其是心率缓慢者。由于此药易产生耐药性,建议早上含服或加用皮肤外贴,夜间不必给药,疗效更佳。
已患心脑血管病者要积极治疗, 严格遵守医嘱选用利尿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硝酸甘油等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以预防为主,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一旦患病,合理用药,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参考资料:
1.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预防医学论坛,2016
2.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当代医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