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警惕红人综合征

标签: 字号: 访问量: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等而药物导致的红人综合征在临床并不常见,最早主要出现在应用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红人综合征。

红人综合征的发现

1959年有一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引起了大家注意,一女孩在静脉输入万古霉素后10分钟,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胸痛和血管性虚脱的现象,在接下来的30多年间,相继报告了一些类似病例,由于症状中最明显的红斑主要位于身体躯干上部,因此被命名为“红人综合征”。

红人综合征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红人综合征,又称为红颈综合征,以脸、颈、躯干上部斑丘疹样红斑为主要特征,常伴随寒战、发热、低血压、胸痛、晕厥、心动过速、麻刺感等症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红人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体内组胺水平的升高有关药物作用于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导致体内释放大量组胺,从而产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表现为红肿、丘疹等症状,与相关药物输注速度过快关。

可能引起红人综合征的药物

由相关文献报道及药品说明书可知,替考拉宁、氨曲南、去甲万古霉素、头孢吡肟、万古霉素、血塞通、利福平、散结灵胶囊、英夫利昔单抗、环丙沙星、造影剂、两性霉素B和阿曲库铵等均可能引起红人综合征,其中报道最多的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

预防红人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措施

   1.控制药物的滴注速度有的患者为了赶时间或其他原因在未经医护人员的同意下自己调节滴注速度,加快滴速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2.控制药物的浓度在使用药物时严格依据说明书用法用量;在应用相关药物时(特别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红人综合征及红人综合征相关特点,如有发生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结语

红人综合征不同患者会有不同表现。其严重时可能发生低血压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应加强对易致红人综合征药物的合理使用,使用时需慎重考虑个人体质、过敏史、控制其输注浓度和速度。尽量避免或减少该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并在以后的用药方面要注意使用安全的替代药物。

参考文献:

1.丁哲,刘洪月.药物致红人综合征文献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5):31-34.

2.谢晓慧,刘法永.万古霉素与红人综合征[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02):76-80.

3.刘永迨,张林,朱永超.去甲万古霉素所致红人综合征文献概述[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01):42+41.

4.王翠茹.28例国内外万古霉素致红人综合征文献分析[J].海峡药学,2021,33(09):201-202.

5.张炜.红人综合征[J].皮肤病与性病,1994(03):17-19.

6.陈辉,钟建民.红人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J].江西医药,2011,46(12):1103-1104.

安安网更多科普文章,您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查看哦,详情请搜“安安科普”。
收藏 |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