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总感觉浑身没劲?走几步楼梯就站不稳?小心这可能是肌肉在悄悄流失!肌肉减少症正在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的隐形杀手,但别慌!最新研究发现,科学用药+精准锻炼能让肌肉恢复健康活力。今天,就让安安来带你深入了解!
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及分类
肌肉减少症主要表现为肌肉量的减少和功能的衰退,最常见的患者群体是老年人。一般而言,肌肉减少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肌肉减少症与自然衰老过程相关,通常发生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身上。继发性肌肉减少症则由内分泌紊乱、药物不良反应、其他疾病或长期卧床等因素引起,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
为了有效治疗肌少症,首先需要准确的诊断。肌少症的诊断通常遵循发现-评估-确认-严重程度流程,这涉及对肌力、肌量和功能的综合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CT扫描、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人体成分仪以及身体活动测试等。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医生能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肌少症及其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肌肉减少症的药物治疗
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初期治疗优先强化营养与运动干预,多数情况下能够获得改善。药物治疗适用于特定的严重病例、进展迅速或营养运动干预效果不佳的患者,并且需专业严格评估、精准选药和严密监测,不宜作为普遍适用的治疗方案。
生长激素、雄激素类固醇、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蛋白酶体抑制剂等已被研究用于治疗肌少症。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肌肉组织,促进肌肉合成或抑制其分解,从而达到提高肌肉质量和改善功能的目的。
例如,生长激素(如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以提高肌肉质量并增强肌肉力量;雄激素(如丙酸睾酮)则有助于增加肌肉体积和力量;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如恩博洛林)则可以在不引起过多副作用的情况下发挥类似的作用。此外,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可以阻断蛋白质降解过程,减缓现有肌肉的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非没有风险,例如:生长激素可能引发关节疼痛、体液潴留;雄激素类固醇潜在心血管、肝脏风险;硼替佐米则可能具有血液学毒性、神经病变风险。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治疗之前,都应该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并密切监测潜在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实际上是在药效与不良反应之间寻求平衡。
结语
虽然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在内,我们完全有可能减缓这一病症的发展。对于那些正遭受肌少症困扰的人来说,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意味着能够减缓病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健,崔德芝.中医药干预治疗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4,41(09):80-84+89.
2.陈榕.如何诊断和防治老年人肌肉减少症[J].人人健康,2024,(19):60-61.
3.刘佳航,杨宏月,田彦璋.肌肉减少症对胰腺癌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24,46(22):3470-3474+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