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里,毒品似乎离青少年很遥远,仅仅是影视剧中的 “危险符号”。然而,现实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24 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在国际毒潮泛滥的大环境影响下,我国毒品滥用形势发生结构性转变。目前,我国现有吸毒人员 74.7 万名,虽然总数下降 16.7%,但麻精药品滥用问题呈快速蔓延态势。其中,35 岁以下滥用麻精药品人数占查获总人数的 86.4% ,青少年对依托咪酯、右美沙芬、曲马多、普瑞巴林等成瘾性物质的滥用情况极为严重。此外,不少吸毒人员为躲避查处,转向滥用未列管成瘾性物质,部分省份此类滥用人数已超过传统毒品滥用人数。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逃避监管和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行为逐步呈现小众化、隐匿化、新型化趋势。 一方面,一些滥用者转向尚未被正式列管的成瘾性物质(如笑气、Rush等),部分省份此类未列管物质滥用人数甚至已超过传统毒品滥用人数。另一方面,大量经过精心伪装的新型毒品,如“上头电子烟”“跳跳糖”“邮票”“奶茶”等,凭借其极具欺骗性的外观和青少年猎奇心理,在校园及社交圈中悄然渗透、流行。许多青少年正是在“这不像是毒品”、“尝一口没关系”的麻痹和误导下,不幸陷入成瘾深渊,甚至从最初的“浅尝一口”滑向“以贩养吸”的违法犯罪道路。
面对这一态势,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七部门于今年6月联合发布专项倡议书,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织密防护网,全力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为此,本期安安科普云讲座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医学硕士、副主任药师 苏芬丽,深入剖析当前青少年药物滥用的新特点、新风险与伪装手段,重点揭露那些可能就潜伏在孩子身边的“伪装毒品”的真面目,阐明麻精药品及未列管物质的巨大危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家庭识别方法、防护策略及法律风险警示。
精彩看点预览
1.青少年距离“毒品”到底有多远?
2.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危害和代价
3.青少年药物滥用诱因剖析
4.新型毒品伪装与识别
5.青少年药物滥用预防与处置
6.互动答疑环节
无论您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又或者您正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9月4日 16:00,请锁定安安网直播间,我们用科学知识为孩子们筑起一道远离药物滥用的安全防线。
担心忘记的朋友
拿起手机扫扫下图二维码
可进入直播界面预约直播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