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化妆品已成为现代人日常护理的重要工具。然而,近年来全国每年接收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持续攀升,仅湖北省2025年第一季度就收到1809份报告,同比增长15.22%。这些数字背后是众多消费者面临的肌肤健康挑战。今天,安安将带领大家从科学视角认识化妆品不良反应,掌握科学防范与应对方法。
什么是化妆品不良反应?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此类反应与药品不良反应类似,是化妆品的固有属性。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完全意味着产品质量不合格。
常见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接触性唇炎、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及化妆品甲损害等。其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患者轻则皮肤痛痒,出现红斑、丘疹;重则出现红肿、水疱、糜烂、渗出,部分还有皮肤粗糙或脱屑等情况。化妆品接触性唇炎主要表现为唇部的红肿、瘙痒、脱屑、皲裂,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糜烂、渗出及结痂。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具有双向性,会导致皮肤出现不均匀色素沉着或者色素减退甚至脱失,且持续数月。化妆品痤疮表现为在使用化妆品后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等痤疮样皮损。化妆品毛发损害常引发发质的改变和断裂、分叉、质地变脆及失去光泽,严重时出现局限性脱发。化妆品甲损害则表现为甲板变形,甲剥离,甲脆裂,甲板失去光泽,常伴有甲周皮炎,亦可出现鳞屑、逆剥、皮肤色素改变等症状。
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化妆品因素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截至2025年6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共收录8974个化妆品原料。其中香料、防腐剂和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和间苯二酚是比较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反应的成分。此外,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追求产品的短期效果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如祛痘产品中非法添加抗生素、激素,在美白产品中非法添加汞、铅等重金属,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甚至给身体造成长期的慢性伤害。
需要特别说明: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浓度要求的防腐剂和香精香料对于多数使用者是安全的,仅少数敏感个体存在风险。
2.使用者个体因素
皮肤屏障功能是否健全是影响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皮肤受损状态时,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化妆品成分经皮吸收增加,可能会引发免疫反应及局部炎症。使用者的年龄、生活环境以及遗传基因等个体因素都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3.化妆品使用不当
消费者使用频率、部位或方法不当可能导致皮肤出现不良反应。过度使用化妆品会使皮肤长时间处于化妆品成分的刺激之下,可能会产生皮肤刺激、损伤,甚至导致皮肤毒性反应。此外,混用多品牌、类型的化妆品,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相互反应,产生协同刺激作用,或者增加皮肤接触过敏原的总量和种类,从而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如何避免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1.树立正确认知
化妆品主要用于皮肤的清洁、保护、美化、修饰等,不具备任何医疗功效。消费者应该避免轻信商家宣传,警惕那些效果过度夸张的产品。如果一款化妆品宣称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显著的美白、祛斑、祛痘等效果,其产品很可能是添加了违禁成分。这类产品不仅会增加化妆品不良反应风险,更可能造成长期的身体伤害。
2.选择合格产品
选择合格的化妆品是避免不良反应的关键步骤。消费者应通过有资质的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并保留购物凭证以便追溯。购买前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使用“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备案注册信息。仔细检查产品的标签清晰度、包装完整性及标签信息完备性。避免选购标签模糊不清、成分表缺失或生产日期不明的产品。
3.避开过敏成分
在选择化妆品时,先查看成分表。尤其是特殊人群成分选择需要慎重,皮肤敏感人群注意避开已知的过敏成分,儿童应使用儿童专属化妆品;孕妇禁用含有维A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水杨酸等影响胎儿发育的成分。初次使用某一种化妆品时,可以在手臂内侧或耳后进行过敏性测试,观察24~48小时内无异常再正常使用。
4.控制使用频率
消费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推荐使用频率进行使用。一般而言,清洁类产品不宜过度使用,以免破坏皮肤的油脂平衡。面膜类产品也不宜天天使用,一般建议每周使用2~3次即可。此外,染发类产品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高发区,应该适度使用。
当皮肤出现不适症状时,要立即停用可疑化妆品并彻底清理皮肤残留。如果症状严重,应携带化妆品及外包装,尽快到医院皮肤科就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部分化妆品的有毒成分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慢性的皮肤损害,这种损害需要长时间治疗才能有所缓解。因此,预防才是降低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首要策略。
总之,使用化妆品期间要时刻关注皮肤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护肤观,确保皮肤健康。唯有守护好皮肤的健康防线,方能在追求美丽时无后顾之忧。
参考资料
1.《防胜于治科学应对化妆品不良反应》,中国医药报
2.《常见的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和表现有哪些?》,国家药监局微信公众号
3.《请收藏!化妆品不良反应应对口诀+安全用妆3要诀》,河南药监微信公众号
4.《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诊疗指南(2024版)》,中华皮肤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