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细菌斗争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药物,在我国的抗生素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曾经辉煌过,作为第一个中国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广谱抗生素,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科技成果之一。
曾经是中国人的骄傲,连名字都取得独一无二。它后来也饱受诟病,很多小儿因为一针药而终身致聋,让无数家庭抱憾。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庆大霉素。
1963年国外发现由小单孢菌产生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名叫Gentamicin。其抗菌能力强,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明显活性。当时抗生素种类较少,对付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青霉素和链霉素都没有办法,需要使用毒性很大的多粘菌素,所以Gentamicin被西方国家作为战略物资对我国施行封锁。
我国中科院福建微生物研究所的王岳教授在1965年从福州湖泥中分离出一株小单孢菌,发现它产生的抗生素正是Gentamicin,并在1967年成功鉴定,于1969年生产用于临床。
当时正值建国20周年大庆、“九大”召开之际,故将其取名为“庆大霉素”,意指庆祝“九大”以及庆祝工人阶级的伟大。作为中国人第一个独立自主研制的广谱抗菌素,庆大霉素能够弥补青霉素、链霉素的不足,而且过敏反应发生少,在上世纪70、80年代在国内应用十分广泛。
耳毒性:恨之切切
随着庆大霉素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庆大霉素会导致耳聋,甚至是永久致聋,尤其是在儿童,甚至孕妇使用后,对胎儿也会产生影响。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庆大霉素的两个特有毒性:耳毒性和肾毒性。肾毒性还不是最坏的,发现及时是可逆的,症状也不太严重。
但是耳毒性,不仅大多不可逆,而且有些人只需一针就可以致聋。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节目的演员中就有18名演员是因为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导致的药物性致聋。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音波震动耳膜产生神经刺激传到大脑才能感受得到,这个途径有一座必经的桥梁:耳蜗和蜗神经。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则会损伤耳蜗,毁掉了这个通往声音世界的桥梁。
药物性耳聋一旦发生,其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而且还会因耳聋导致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心理、情感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除此之外,庆大霉素还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和神经系统毒性,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和肌麻痹、脑病、幻觉、抽搐等;偶有皮肤瘙痒、荨麻疹,以及罕见的严重过敏反应。
结语
庆大霉素,曾有过辉煌也饱受诟病,但它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而且更多的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好的氨基糖苷类被研制出来,比如奈替米星、依替米星等。
作者:
株洲市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刘隆臻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张莉萍,马敏.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预防及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9,25:64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