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药物,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痉挛,临床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的治疗。自1968年沙丁胺醇问世,次年就成为全球处方量最大的支气管舒张剂,之后一段时间中,沙丁胺醇都是作为平喘的主要药存在。
沙丁胺醇的药理作用
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广泛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当哮喘发作时,支气管的炎症和收缩会引起呼吸阻碍、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肾上腺素具有一定的舒张气管作用。在20世纪,英国ICI公司和葛兰素公司在研究肾上腺素受体药物的时候,便从这一方向入手,寻找一种抗哮喘药物。沙丁胺醇便是在此研究背景下诞生的,它基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一种,可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结构修饰而成。
沙丁胺醇不仅可以静脉给药,还能通过雾化吸入,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对缓解痉挛状态的支气管平滑肌有较强大的作用,可使气管保持通畅,减少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带来的危害,且起效快,平喘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被广泛用于缓解儿童、老年人、成人的肺部疾病及其他过敏原所引发的支气管痉挛,还被用于急性哮喘的预防。
沙丁胺醇的不良反应
大家都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存在相关性。沙丁胺醇静注射液与气雾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案例。
气雾剂使用方便,安全度较高,但过量使用易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甜歌皇后邓丽君离世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沙丁胺醇使用过量。邓丽君从小就有哮喘,在清迈度假期间她患上了感冒,为保护嗓子,医生给她开具了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改善呼吸道症状。然而,邓丽君在哮喘发作时,频繁使用沙丁胺醇,导致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终不幸离世。
在人体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消化道、支气管等平滑肌上。而沙丁胺醇作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这些部位的平滑肌都可起作用。因此,在使用沙丁胺醇时,可能会出现头痛、震颤、精神亢进、心动过速、心悸、外周血管扩张、异常的支气管痉挛、过敏性免疫反应、肌肉、骨骼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
结语
合理使用药物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最小化潜在风险非常重要。在使用沙丁胺醇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避免过量使用、滥用。在使用该药治疗时,建议咨询医师或药师,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李疆,平艳玲.临床药师对沙丁胺醇致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要点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9,9(6):106-107.
2.成钧,贺娜,冯孝强.异丙托溴胺与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5):543-545.
3.孙忠实,朱珠.培高利特在美国撤市的启示[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3):166-167.
4.邓素辉,林雅.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