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天下,牡蛎独尊”。说起牡蛎,不能不让人想到那馋涎欲滴的牡蛎肉。冬季是牡蛎最肥美好吃的时节。作为一道海鲜,牡蛎肉的食用价值早被人们所熟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牡蛎不光肉质鲜美,它的壳更是一味药材。牡蛎壳除了可以用作化工原料、环保建材等,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牡蛎壳入药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牡蛎的来源及入药历史
牡蛎俗称生蚝、海蛎子,是一种常见肉嫩、味鲜、营养价值极高的海产食品。它含有丰富的糖原、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有“海中牛奶”之称。牡蛎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双壳类软体动物,通常附着在海床或岩石上生长。药用牡蛎来源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近江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牡蛎肉一般以食用为主,也可药用;药典中收载的牡蛎仅指牡蛎的贝壳。
牡蛎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历代医家亦有详细论述,是中医常用的动物类中药材。《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牡蛎壳“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牡蛎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中医认为,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等。经煅法炮炙的煅牡蛎能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可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等。
生牡蛎入药宜先煎,与龙骨、龟板、白芍、天冬等配伍,可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及耳鸣等证,如镇肝熄风汤;热病伤阴、肝风内动所致的四肢抽搐亦可应用,常与龟甲、鳖甲、钩藤等配伍,共奏滋阴潜阳、息风止痉之效。牡蛎味咸,能软坚散结,可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适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等证。
煅牡蛎性偏平和,功效主要为收敛固涩、制酸止痛。治多汗症,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等配伍,即牡蛎散;治肾虚精关不固,与桑螵蛸、沙苑子、芡实、莲须等合用,如金锁固精丸;治妇科崩漏、月经过多、带下等证,配伍煅龙骨、海螵蛸、茜草、五倍子等,如葆宫止血颗粒;治胃酸过多、胃溃疡等,可与浙贝母、海螵蛸等合用,如乌贝散。
牡蛎的现代研究
牡蛎壳中含有碳酸钙、磷酸钙,其碳酸钙含量达80%~95%,可作为原料制成“活性钙冲剂”。此外,牡蛎壳中还含有钙、镁、铜、铁、锌、锰、钼、钴、锶、铬、镍、铅、汞等微量元素以及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17种氨基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牡蛎具有镇静催眠、抗氧化、抗急性肝损伤、中和胃酸、调节免疫力、抗骨质疏松、降血糖、抑菌、抗肿瘤等作用。
牡蛎产品的开发应用
在医药和保健类产品市场上,利用牡蛎肉和牡蛎壳已经制备了诸多保健食品和药品。药品中含牡蛎的代表方剂有牡蛎散、龙牡壮骨颗粒、虚汗停颗粒、金锁固精丸等。同时,运用现代酶解、发酵等技术手段得到的牡蛎提取物,含有大量的功能性寡肽、多肽、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在已审批上市的保健食品中,采用牡蛎或其提取物与其他补益类中药配伍,加工制成的保健食品能起到补钙、增强免疫力、增加骨密度等多种保健功能。
食用牡蛎需注意
1.过敏体质慎食。食用牡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等。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或避免食用牡蛎。
2.肠胃虚弱者不宜多食。牡蛎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增加肠胃虚弱的人的消化负担,容易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3.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者不宜多吃。牡蛎中含有较高的嘌呤类物质,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来说,过多食用牡蛎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4.避免生食。生牡蛎可能携带细菌和病毒,安全起见,应避免生食,一定要将牡蛎煮熟后再食用。
结语
牡蛎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无论是牡蛎肉还是牡蛎壳,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适量使用,避免过量摄入引起不适。
药膳食疗推荐
牡蛎知母莲子汤
原料:生牡蛎20克,知母6克,莲子30克,白糖1匙。
做法:生牡蛎、知母水煎半小时,取汁;莲子洗净,用热水半碗浸泡1小时,连同浸液一起倒入砂锅内,加牡蛎药汁,小火慢炖1小时,加白糖,再炖1小时,至莲子酥烂即可。
此汤具有健脾安神、潜阳固精的功效,适用于相火旺的梦遗及血压偏高者。
参考文献:
1.申淑琦,徐春,佟瑞山,等.牡蛎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79-81.
2.朱静静.浅谈牡蛎的炮制及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