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典故

吃错会中毒!能打蛔虫的使君子,用对才是“儿科圣药”

标签: 字号: 访问量:

使君子既能驱虫,又益脾胃,被誉为“儿科圣药”。那么,使君子名字的由来?使君子的来源?有哪些功效?现代临床应用的制剂有哪些?今天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使君子的传说

相传在北宋时期,蜀地有一位心地善良的郎中,名叫郭使君。某日,他在上山采药,被一种形似诃子的果实所吸引。郭使君便采了一些带回,打算探究其药用价值。几天后,发现这些果实尚未干透,担心放久怕生霉,于是将其放进锅中炒制。炒制过程中,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早晨孙子在排便时竟排出来了几条蛔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此后,每当遇到虫积、疳积的患者,郭郎中就用此果实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人们问起这个果子的名称时郎中也一时想不出叫什么,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使君子的来源

使君子来源于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去壳,取种仁生用或炒用。以个大、仁饱满、色黄白者为佳。

使君子的功效及常用配伍

使君子,又称留求子、史君子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依据2025版《中国药典》一部,其临床应用的中药饮片有两种:使君子仁和炒使君子仁,临床用量:使君子912g,捣碎煎剂;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或单用,作12次分服。小儿每日11.5粒,炒香嚼服,1日总量不超过20粒。

《本草纲目》记载其:“健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

《本草易读》记载甘,温,无毒。治小儿百病,五疳悉疗; 解小便白浊,泻痢亦医。最杀诸虫,兼益脾胃”

《本草新编》记载其:味甘,气温,无毒。去白浊,除五疳,杀蛔虫,止泻痢。用之以治小儿伤食生虫者实妙,以其不耗气也。然而大人用,未尝不佳

本经逢原》记载其:甘温即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为小儿虫积上药

《得配本草》记载其:“甘,温。除食热,疗疳虫,健脾胃,止泄痢,治白浊,利小便”。

使君子的现代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使君子中含有酚类、甾体、氨基酸、脂肪油、黄酮、生物碱等化合物。2025版《中国药典》以本品种子含胡芦巴碱不得少于0.20%。外,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使君子及其成分具有驱虫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

含有使君子的药用制剂:疳积散、肥儿丸、阿魏化痞膏、化积口服液、儿童清热导滞丸等,这些制剂主要用于消积、化食、健脾使君子相关功效及临床应用相符合

使君子的毒性及使用注意

使君子的有毒成分为使君子酸钾,使用过量可能导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呃逆、恶心、呕吐、腹泻和眩晕,严重可导致四肢发冷、出冷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惊厥脑损伤等。

中毒原因主要是内服生品、误食过量新鲜果实,或用量过大。在临床应用中,应依据医嘱使用使君子,切不可过量使用使用时也不能与热茶同服,因为这可能引起呃逆、腹泻。

结语

使君子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应用指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以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倘若使用其药材或其相关药用制剂,务必在中医师辨证论治下安全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44-24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24-225.

3.可馨.儿科圣药——使君子[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2,(08):45.

4.温秀萍,陈诗颖,檀颖,等.经典名方中使君子的本草考证[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22.

5.刘本涛,李本杰,曹云,等.使君子化学成分、药理与毒副作用研究进展[J].壮瑶药研究,2022,(01):21-32+231-232.

6.王昌华,刘翔,张植玮.使君子本草考证及道地沿革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0):2477-2479.

7.王慧,谢珍连,黄锁义.使君子的临床应用和毒副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07-108.

安安网更多科普文章,您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查看哦,详情请搜“安安科普”。
收藏 |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