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街头巷尾,麻辣鲜香的小龙虾、焦香四溢的烧烤与清爽的冰镇啤酒碰撞,构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夏日标配”。
诱惑难以抵挡,熬夜狂欢后,不少人第二天可能会发现自己“上火”口腔长溃疡了,这时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救星便是西瓜霜。身边不少朋友曾好奇:西瓜霜含有“西瓜”两个字,难不成真的是由西瓜制成的?今天,就随安安一起来探寻西瓜霜的奥秘。
西瓜霜的来历
西瓜霜最早记载于清代顾世澄的《疡医大全》,由皮硝和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新鲜果实经加工制成,呈类白色至黄白色的结晶粉末。其名称中的“霜”字,生动再现了这种药物的制作过程——刮取西瓜皮上的白霜。《疡医大全》中详细记载其功效、制备方法及用法:“西瓜霜,治咽喉口齿双蛾喉痹,命在须臾。”《中国药典》自2005 年版起开始收载西瓜霜。
西瓜霜的功效
西瓜霜药用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其性寒、味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喉痹、口疮等,被历代医家誉之为“喉科圣药”。现代临床上也常被用于烧烫伤、褥疮、冻疮、腮腺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西瓜霜的炮制方法
西瓜霜的传统炮制方法见于《疡医大全》,即“取大黄泥钵一个,将西瓜照钵大小装入,将瓜蒂端切盖,将皮硝装满瓜内,再用瓜盖盖好,竹签扦定,外用皮纸条和泥将缝封固,放阴处过数日,钵外即吐白霜,以鹅毛扫下收好,再吐再扫,以钵外无霜为度。每用少许吹之。”传统西瓜霜炮制周期长,产量低,且工艺受外界环境(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
现代工业化生产对传统西瓜霜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改良,采用结晶法制备西瓜霜。首先使用热水将硫酸钠和硝酸钾溶解,然后加入白萝卜煮沸后过滤,再将西瓜切碎,加入滤液中煮沸并过滤,滤液减压蒸发浓缩,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结晶,长时间放置干燥处直到风化成白色粉末即得西瓜霜。此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西瓜霜。
西瓜霜的炮制原理源于西瓜清热解暑之效与芒硝泻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两药合璧,药性相济,共奏清热泻火之效。由此可见,西瓜霜的制作离不开西瓜,但其成分中并没有西瓜。
西瓜霜的化学成分
西瓜霜化学成分主要来自其炮制原料皮硝和西瓜。皮硝,即朴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天然硫酸钠矿物的粗制品(精制品即为芒硝)。皮硝的主要成分为Na2SO4·10H2O,同时也含有很多共存的组分,比如氯化钠和钙、镁、钾等无机元素。而西瓜霜中有机成分主要来自西瓜,包括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除此以外,根据西瓜霜所具有的抗菌活性,现代研究从西瓜霜传统炮制过程中分离出镰孢霉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及毛霉属等6种真菌,表明西瓜霜炮制过程中存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参与发酵的某些耐高盐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对西瓜霜药效物质基础有很大的影响。
含西瓜霜的现代制剂
日常生活中,我们口中所称的“西瓜霜”主要是指以传统西瓜霜为君药,配伍其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复方制剂,如西瓜霜喷剂、西瓜霜含片、西瓜霜清咽含片、西瓜霜胶囊等。
西瓜霜润喉片:含有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等,为粉红色片剂。其主要功效为清音利咽、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口舌生疮、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西瓜霜润喉片口感温和、药性平和,对口腔黏膜及胃黏膜刺激小,易被各类人群接受,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及口感敏感者,是教师、播音员、歌唱家等用嗓者的常备护嗓良药。
西瓜霜清咽含片:为褐色含片,在西瓜霜润喉片的基础上添加了西青果、罗汉果、麦冬、南沙参、乌梅、陈皮、甘草、桉油等中药。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缓解咽痛、咽干、灼热,声音不扬或急性咽炎,可随时备用清咽护嗓,是口喉轻症患者的主要用药,对重症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西瓜霜喷剂:为黄绿色粉末,由西瓜霜、煅硼砂、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等14味药材构成,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口腔的急重症,包括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口疮、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值得一提的是其治疗口腔溃疡的功效尤为显著,将粉末喷、吹或敷于患处,一日数次,可以促进口腔溃疡快速愈合,止痛效果尤佳。
结语
西瓜霜属于寒凉性药,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等症,但并不适用风寒感冒等引起的咽喉疼痛。此外,用药期间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使用喷剂喷药时请不要呼吸,以防药粉进入呼吸道而引起呛咳。用药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饮水,以利于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艳凤,李斌.西瓜霜炮制方法研究进展及炮制内涵的探讨[J].智慧健康,2018,4(15):35-36.
2.杨晨晨.传统中药西瓜霜化学实质及质量研究[D].郑州大学,2020.